2013年11月22日 星期五

[Muzik 音樂] 「一個鼓手的真誠告白。」


前一陣子,偶爾會想起第一次學爵士鼓的感動,
想起這 10 年來和爵士鼓之間的一些感情、故事,
一邊想一邊寫、就累積出了自己在學習爵士鼓的一些小故事,
於是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就是這篇「一個鼓手的真誠告白。」



>A Drummer's Learning Story...

大概是在國二的時候開始學爵士鼓的,

印象中好像是為了要逃避當時覺得痛苦不堪的鋼琴學習之路,
於是我自己向母親求了一個「我想學別的樂器」的機會,
剛好覺得爵士鼓「很酷」,最後就選擇了去功學社學鼓。

我記得當時的啓蒙老師,是有多年教學經驗的卜致平老師,
老師算是在爵士鼓界的一號人物,五月天的鼓手冠佑也曾經在他門下受教,
不過十年前的時候,我對於上面這些資歷沒有什麼概念,
每個早上,就是開開心心地到博愛路的教室,去聽節奏、讀鼓譜、配上音樂打鼓。

然非常慚愧的,

我大概學了一年後,就因為要專心面對基測,
而停止了在卜老師門下的學習,不過因為在教會還是有機會敬拜讚美,
加上因為老師的指導過程中,似乎也是對爵士鼓產生熱情了,
所以自己的修行一直都沒有間斷,之後在師大附中吉他社時,
也有機會和三五好友們組成了 HOYD 樂團,我也擔任鼓手的位置,
有更多的機會藉由 Copy 知名樂團的樂曲,磨練出更多的「技能」。
(高中時代表演的成果,恩,請見下面的影片XD)


儘管

到了大學之後,我幾乎將 100% 的重心專注在探索知識上面,
沒有非常專心的去進一步磨練「鼓技」,不過就算沒時間練習、沒有更進一步的磨練,
但非常有趣的是,學爵士鼓就跟學騎腳踏車一樣,一旦學會騎了,這輩子幾乎不可能忘掉,
而不可能忘掉的,不只是「怎麼打」,也包括鼓手最重要的「怎麼聽」。

儘管「怎麼打」因為缺乏訓練、肢體的協調性和肌肉的節奏感變得比較不好,
但因為我自己本來就是個喜愛音樂的人,又有在高中時受過好幾年 Copy 樂曲的經驗,
我的耳朵往往能聽得見、抓得出、寫得下那個鼓是怎麼打出來的,
雖然這原本是練團前的必備工作,但到後來卻變成一種聽音樂的習慣,
習慣在聽到有鼓聲的音樂同時,腦中自動去抓節奏和音色,
接著手和腳便不由自主的動起來,好像 Air Guitar 的爵士鼓翻版。

體技術的退化無可避免,

但上帝也讓我保留了像上面這樣的能力,
拜這個能力所賜,我可以再沒什麼時間打鼓的情況下,
仍然可以藉著聽大量、不同種類的音樂,慢慢地摸索並分辨出「什麼鼓手打得漂亮?」
當然這中間我也立經過好幾個轉折,才逐漸形成今天屬於自己的一套看法。


國中到高中階段,

我有一段時間一直認為「好的鼓手=鼓技很強的鼓手」
例如 Blink182 的鼓手 Travis Barker 就是我當時的偶像之一,
鼓技之強大,甚至可以在演唱會倒吊著打鼓!大家可以參考這段上面的影片。

敲得越澎湃、越花、技巧越多、速度越快的鼓手,才是厲害的鼓手,
會有這樣的想法其實難免:畢竟鼓手在一個樂團的位置,是最為「隱秘」的,
平常風采都被主唱、吉他手、甚至是 Bass 給搶走注意力了。一個鼓手,
怎麼可能只甘願做穩定節奏的角色呢?因此看到金屬樂團「鼓技神人」的表現時,
那對於每一個悶久了的鼓手而言,根本就是偶像與效法的對象,
或許也是呼應當時的想法,我特別喜愛金屬、龐克,
以及 Hardcore 這種鼓手角色相當鮮明的曲風,一直持續到高三要專心唸書、
我從吉他社半退休之前,我的心中一直是這樣想的。

> What Is "Groove"?

過今天我對於「好鼓手」的定義,

已經不再是強調鼓技的神人,
而是一位鼓手對於“Groove”的掌握程度。不過究竟什麼是“Groove”呢?

話說進入高三的唸書模式後,如同我前面所述,我還是繼續保持著聽音樂的習慣,
但這過程中,我除了繼續聽喜愛的金屬、龐克、Hardcore, iPod 的播放清單裡面,
也開始加入了一些其他風格的樂曲,例如爵士、藍調、甚至是一些曾經非常排斥的流行歌,
慢慢的開始發現每一種不同的歌,背後都有很適合的、
我當時稱之為“Drum-Music Fit”,是一種「鼓和音樂完美結合」的感覺,
而如果用鼓手的行話來講這個概念,就是“Groove”的意思
用白話來講,就是音樂當中的鼓「怎麼會和音樂搭配這麼順」、「怎麼這麼對味」,
會讓人不禁想跟著節奏一起動起來、好像鼓有了生命一樣。


例來說,

我覺得 Slipknot 的鼓手 Joey Jodison 和其他打擊樂手,
他們就是非常善於營造 Groove 的一群人,
大家可以聽聽上面這首《Wait and Bleed》,忽略掉它們奇怪的裝扮和歌詞,
只是純粹的聽著音樂&鼓,你會發現身體會不自覺地開始想律動。


果沒有聽過 Slipknot,

也一定聽過 U2,其實 U2 不只是只有 Bono,
他的鼓手 Larry Mullen 也是一位 Groove 的高手,上面這首《Sunday Bloody Sunday》,就可以看得出鼓和其他樂手之間配合的天衣無縫。許多人會覺得 U2 的歌比較簡單、
很好做,但是往往 Follow 到樂曲背後的神韻,尤其是看似簡單、固定的爵士鼓節奏背後,那種和其他樂手間配合中產生的 Groove,是非常難以模仿的特色。

但基本上,大部份的人都仍然把鼓當作是「節奏樂器」,
個人覺得這樣的分類僅僅有一半正確,固然因為樂器的特性,
使得鼓在整個樂團中是扮演「節奏控制」的角色,
但這不代表我們就能忽略一整套爵士鼓中,Snare, floor, crash....等,
都各自有自己的「音色」、「音頻」,甚至是其獨特的靈魂存在,
打鼓不再只是單純的節奏敲擊、打出每個元件的聲音而已。

手其實更像個「編曲家+演奏家」

除了精準的控制節奏之外,
也要讓自己演奏出來的內容和歌曲本身相互輝映,成為一種聽覺層面的藝術
例如從下面這個、世界級的爵士鼓大師 Dave Weckl 的一小段打鼓影片,
我們可以看到什麼是鼓的節奏、音色、頻率與音樂本身的完美結合:



> Conclusion

的演奏不能離開音樂,

即便真正的爵士鼓大師,
有能力讓鼓成為整場演奏會的唯一角色,
但不管是大師的獨奏、還是與其他樂器的配合,鼓還是不脫音樂的範疇,
因為爵士鼓不只是各種鼓依照節奏來發出聲音,也因為各種鼓都有自己的特色,
所以需要非常細膩的在意其音色和頻率,並且在腦中搭配出好的打法,
如果有其他音樂伴奏的情況下,也需要更進一步的將其他樂器給考量進來,
鼓手也必須不斷地和其他樂手搭配、磨合並培養默契,
才有可能在演奏中和其他人一同營造出最重要的 Groove 感。

換句話說,如果我們認為 Groove 是判斷鼓手高下的標準,
那麼這也代表著鼓手不太可能憑著自己的力量打到卓越非凡的境界,
他除了要自己多涉獵各種不同的曲風,也必須長時間的和不同的樂手合作,
真正了解到每一種音樂的本質,才有可能隨心所欲的發揮出 Groove。

真的,

要學會打爵士鼓非常的簡單,一天之內就能學會,
但如果真的要精通、抓到 Groove 的神韻,那需要花一輩子的時間、
並且找到非常好的樂手夥伴相互配合,才有可能達到那樣的境界,
這,也是爵士鼓的美妙之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