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28日 星期日

[Meditation沈思]「我和 iHealth愛健康:一個非關商業的小傳。」

爸媽,我愛你們 : )
所參與創業、實習的 iHealth愛健康 粉絲團人數即將來到一萬人,
從二月上線開始,到現在差不多快要半年,有許許多多的故事發生,
說真的,我非常感謝 Jake 和 Jeffrey 兩位老大給我這個機會,
參與這半年的冒險過程,我從他們身上,還有包括從 Chris 等同事身上,
學到非常非常多的東西,聽到很多精彩的故事,當然也在appWorks這樣的空間,
親眼見證到包括 5945呼叫師傅Fandora愛藝術...等厲害團隊的作業流程,
我想我已經比很多人幸運了!這些工作上的體會也一直在 Freddy Business Note上,
以一篇又一篇的長文短文,這半年來分享給大家。


過我心中一直有個小小的疙瘩。在主打「商業、理性、分析」的FBN上,
有些在工作上經歷的、但有一點人情味的故事,或許也該找個地方分享。
當初 Mr.Friedrich's "M" Post 這個網誌就是以這樣的心情被我開設的,
只不過她就像一面鏡子,反映出我這好幾個月以來的生活,
塞滿了太多的工作、分析與學業,少了很多人性、人文、和自我反省的安排。

是我重新捧起反媒體壟斷時的熱血,認真關心這個土地上的公平正義,
但很神奇的是,這個再一次投入社運的過程、擁抱他人生命故事的過程中,
卻莫名地觸發我,去想起一些加入 iHealth 後,非關創業的一些小故事。

所以我在一次次關心社運訊息的同時,也回憶起自己和 iHealth的故事,
讓時光倒流一遍,才發現我和 iHealth 的淵源,從小學時候就開始了。

記得大概是在國小三四年級的時候,
心中就吶喊著「生活中不要再出現數學了!」
不是老師教得不好,而是「本人數學素質低落」,
(我和數學這門學問的奮鬥史,請見<其實你數學沒那麼爛>一文)
也因為這樣偉大的決志,我開始埋首在社會科學的學海中,
小時候訂的牛頓、小牛頓、科學百科再也不看了,
自以為從此和科學、醫學、理工,分道揚鑣。

到了國中時,我慢慢感覺到,
其實爸媽多多少少希望,我和姐姐能去念個醫,
家裡如果出個醫師,那會是遇到緊急狀況時的幫助。
我瞭解,但那時候的我就假裝沒聽到,
繼續走我自己「認為自己可以走」的路,
當然很大一部分是為了躲避爸媽偶而期待的眼神,
另一部分,我也知道姊姊已經選擇了第三類組,
心中一方面高興她終於找到了自己想要的領域,
(這幾年的事實證明,她比很多人都能勝任醫護工作)
一方面也鬆了一口氣:終於,爸媽的目光不會在我身上了。

高中的時候,我再次忽略了這些期待。

象很深的是,師大附中高一入學之前,
就希望我們在網路上直接「興趣分組」,
還記得自己完全沒有跟爸媽老姐商量,
就直接選了第一類組,然後在歡樂無比的1136班過了三年,
我很滿意自己選擇了這個領域,到今天我還是熱愛八年前的這個決定。

不過高中的那三年,我得承認,和爸媽姐之間是有點疏離的。
當家人在討論生物、醫學......,我只能默默地抱著我的文史地理聽,
爸媽說,我們不懂那些,而且我們相信念附中的你可以自動自發,
所以,從高中的第一場考試開始,到最後指考完選填志願,
大多數的時間,都是由我自己做重要的決定,儘管我心中,
渴望他們能像對姊姊一樣,一路陪伴著、走出一條通往醫學院的路,
但或許因為工作繁忙、或許是因為對我的信任,
最終,在完全由我的自由意志(非我所願)下,
我來到了徹底人文的政大,一直到今天。

然後,上帝很奇妙的是,祂又讓我和科學、醫學扯上關係。

然通識、新聞系關於環境新聞的必選修課、
看了費曼的傳記、看了霍金的科普書、看了數學家們的傳記、
修了一整年的微積分、為了準備研究所開始看TechOrange、
因為TechOrange常常轉<Wired>的科普文章而開始看<Wired>、
因為<Wired>有些東西沒交代清楚,而開始去<PanSci泛科學>找文章讀,

然後,在2012年接近年底,我在政大商院的媒合會認識了 Jeffrey and Jake。

很好玩的是,當初他們介紹的是「壹點心」而不是「愛健康」,
我一直到第一次去 appWorks 面試之前,都還以為要去一個團購點心網站實習,
結果就一愣一愣的變成了 iHealth愛健康,這樣一個健康資訊媒體的團隊成員。

之後的故事就變成,現在的我每天在看、每週寫當初想逃離的生物理化知識,
(另一方面,新聞媒體工作也是我那段時間千方百計想脫身的類別)
上帝讓我繞了一大圈,結果將我放在「醫療健康」、「新聞媒體」的位子上,
好幾次想到這件事情,我都不知道該哭還是該笑:雖然這些領域不是我的摯愛,
但若不是因為過去這些的累積,我也不會來到 iHealth愛健康 ,實踐創業的理想。

帝似乎覺得,我還是不太明白祂計劃的奇妙之處。祂安排了另一個巧合。

說實話,起初在寫健康相關的文章時,那些資訊就是「知識」而已,
想著「怎麼寫讀者會覺得實用、喜歡」,但我卻從不知道讀者會怎麼去喜歡。

然而,從去年年到現在,身邊至愛的親人陸續身體出了狀況,而住院而離世:
因為癌症安息主懷的Amy親阿姨、還有媽媽一次又一次的腎結石,
而一直都很看起來健康的爸爸,先前也開了大型手術...。

對這些事情,我不禁去一次又一次的思考,我沒有像姐姐一樣,
受過專業的醫護訓練......那,我到底可以做什麼來拯救我最愛的人們?

上帝從來沒有明說我該怎麼去做,但我才發現,
藉著爸媽一直以來的「自由放任」,儘管讓我面對未知的恐懼,
但上帝似乎一步步地,逐漸推著我去完成他要我做的事。

一直到前一陣子我才明白,為什麼我會在 iHealth 實習:
不只是為了賺取一個在新創事業的工作經驗,而是希望我能透過自己擅長的方式,
用化繁為簡的文字,用分析的能力,去寫出一篇篇可以讓每個人更健康的文章。

也開始用在工作上所學到的,告訴全家人一些健康的正確知識;
開始在意自己的健康、慢慢養成運動的習慣,也鼓勵所愛的人們一起來;
改變自己和家人的飲食習慣,為的是能看到他們更多的笑容。

或許上帝給我的使命,不在於親手拯救一個又一個受病痛所苦的人,
而是用更不一樣的方法,一次讓更多人從健康生活做起,免於未來的病痛。
而從此 iHealth 的工作,變得格外有意義,而我慢慢的開始理解,
為什麼某些成功的創業家,會常常說「創業,是為了改變世界」。

因此我開始相信,自己正在做改變世界的工作。